正在逼近的五大水危机

时间 2015/04/05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然而,水短缺、水污染、水灾害等水安全问题正困扰着人类的生活和健康,这种非传统安全问题正使人类陷入日益严重的威胁之中。

水短缺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不久前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中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

水利部近期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国长期无法改变的基本国情、水情。

尽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长江、黄河依然奔流不息,尽管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兴建了8万多座水库,加上无数引水、抽水设施,使全国供水规模从1000亿立方米增长到5800亿立方米,但目前我国仍有4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有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1.6亿多城市居民生活受此影响。

水污染

“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浇水灌溉,80年代水质变坏,90年代鱼虾绝代。”这首苏南民谣讲的是我国工业化先行地区,也就是水污染的“先行地区”苏南一带水质变化的过程。若以此作为参照,全国其他大多数地区水质变差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

《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长江、黄河等10大水系的国控断面中,9%的断面为劣五类水质;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和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9.6%。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说,全国水环境的形势非常严峻,涉及饮水安全的水环境突发事件数量依然不少,今年前5个月发生了5起。

专家指出,地下水水质恶化问题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当前,地下水的水质污染形势极其严峻,特别可怕的是地下水的有机物污染问题,已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水环境压力还将继续加大,新型和有毒有害污染物风险以及突发性水污染危害也在加大。

水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干旱和洪水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相应增加,与水有关的灾害占所有自然灾害的90%。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江大河已发生了5次较大规模的洪水,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2460亿元,占GDP的4%。

建设部2010年对351个城市的内涝情况调研显示,213个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积水内涝,占调查城市的62%;内涝灾害一年超过3次的城市就有137个,甚至扩大到干旱少雨的西安、沈阳等西部和北部城市。内涝灾害最大积水深度超过50毫米的城市占74.6%,积水深度超过15毫米的超过90%;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城市占78.9%,其中有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水浪费

尽管水资源缺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却认识不足。在生产和生活领域仍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水资源浪费现象,尤其是很多地区粗放的增长方式使一些高耗水行业无情地吞噬着日益匮乏的水资源。

我国工业水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较低,用水工艺落后,用水效率低。以沿海地区高速发展为代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迟缓并存,重经济、轻环保,重开发利用、轻人水和谐,导致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带来空前工业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加快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的高额成本。

此外,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拘小节的水浪费,累加起来的数字也是相当惊人的。治理水浪费行为,不仅要提升人们的节水意识和环保理念,相关部门也要为减少浪费创造便利性的条件。

水安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说,就现阶段而言,建立健全水安全保障机制要从8个机制着手,即组织领导、科学评估、规划引领、市场调节、技术支撑、试验示范、社会参与及考核问责机制。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大范围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并通过大气污染、渗透等方式,蔓延影响到饮用水水源,直接影响了饮用水源水质,威胁人们的饮水安全。

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教授李复兴认为,当前需从三方面建立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体系;二是建立城镇供水安全的保障体系;三是家庭饮用水自我保障体系。

水治理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

北京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郑春苗表示,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经验值得效仿。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的拉夫运河地下水污染事件后,地下水保护就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和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政府投入数千亿美元进行探测、监测、评估和整治地下水污染。

中国作为人口最稠密而饮用水短缺的国家,根本无法承担破坏地下水资源所带来的后果。我国应制定和执行强有力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保护计划,投入足够的财政资源,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严格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

上一个:给水管网运行面临的新挑战 下一个:控制城市供水漏损率及流失率的丹麦经验
返回列表